48岁,我卖掉经营17年的公司,14个月完成职业转型

2022-12-16 07:24:05来源:留学时间作者:智库News 阅读量:11730

简介:闫丽,一个在一生中重塑自我的人。 我有愿望和能力,和很多处于职业迷茫中的朋友一起,找回自己的勇气,找到最喜欢的人生。

作者|闫丽

编辑|佳敏

48岁,我卖掉经营17年的公司,14个月完成职业转型

编辑|宗媛

2021年7月,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拒绝用投资人注资换取企业的暂时存活,亲手卖掉了自己经营17年的企业。

放下的瞬间,充满了自责和罪恶感,而不是带来解放,我开始走上了自我探索的道路。

这14个月来,我迷茫、不安、恐慌。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以前觉得自己很悲惨,每次都选择最难的路。

现在懂了,那是我本自具足的能力,支撑我选了难而正确的事。

之前认为年龄是卡点,现在却视之为独特优势。

工作25年,从职场的小白、总经理助理、分公司的一把手,到出国留学、投身实业的17年,也许能给迷茫的你带来更全面的支持。

这篇文章再现了我职业生涯的深度,希望我的故事能帮助你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增加力量和勇气。

01

从应届毕业生到看清职场本质

我70多岁,1996年毕业,在北京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了4年。

我加入市场部一个月,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受到上司的重视,被任命为总经理助理。 从市场、销售、财务、人才各部门收集到的信息,我会精简提取后准确地传达给上司。这也让我学会了站在老板的视角看待工作。

一年后,我被派往华东区,得到了开上海分公司的机会。 业绩很好,第二年又被派往华南区开设了广州分公司。 四年来,完成了北上广三个超一线城市的职业发展。

那是一个全民唱“爱”才赢的时代,凭借时代的大红利、领导的器重、个人的努力,我已经国内最早一批拿年薪的职业经理人,那一年我26岁。

我曾经很平静,相信工作会给我更多的价值感。 感谢从工作中获得的能力、物质反馈、视野和资源,并愿意为此花更多的时间。

企业稳定壮大后,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 为了搞好管理,我必须整天在制度、过程、人情中周旋。

渐渐地,我看到了职场的真相:

所谓职场,并不是让你直线上升的梦想舞台,而是现实世界的价值交换场。

在老板的顶层设计中,我只是他商业布局中的一枚棋子,是实现组织结构和人才分配的平衡点。

同事之间为晋升而争; 晋升到一定阶段后,个人能力和价值已经不是第一要素,要学会拉关系、成立团队; 一位高层领导的垮台也给我过去的认知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当我听说你被命令回到总部晋升为人力资源部经理时。 我觉得我厌倦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讨厌为了业绩和晋升而让上司高兴。

也许,是时候离开了。

26岁,我站在个人职业生涯的顶峰,开始考虑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择业和婚姻。

02

自我放空三年,我决定换个活法

2000年,提出辞职后,我坐飞机11小时到达欧洲北部。 那里是安徒生的故乡——丹麦,是美人鱼所在的国家,也有我恋爱多年的大学同学。

一切都是新的。

我怀着好奇心,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怀着对结婚的期待,终于见到了4年只回国一次的男朋友; 带着寄托了所有想法的四年信,我准备奔赴我编织的童话梦。

最初,我住在了男朋友姐姐家。 一天晚上,我看到他姐姐穿着白色的长裙,站在三楼的窗前,披散着长发,一动不动。 月光洒在她的脸上,背景跟在后面,样子像鬼,安静无声。 回过神来,马上逃到房间里,很久没睡着。

读了那么多书,遇到过那么多人,以为自己早就阅尽人生百态,当真实生活的一角,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时,我竟一时没了答案。

我追问之下,男朋友告诉我,姐姐很早就移民哥本哈根,来到一个有四个孩子的家庭,但酗酒的丈夫总是在家里动武,最后忍不住选择了离婚。 一个人住在政府援助的公寓里,精神开始有问题了。

更奇怪的是,为了获得经常居住在丹麦的合法身份,男朋友必须和不是自己妻子的人生活三年。 当时,离这个目标只剩下半年了。

看着眼前这个梳着辫子的文艺青年,手指总是夹着印有皇冠的王子牌香烟,眯缝着眼睛晒着太阳,夸耀着丹麦国家福利的美好。 每次和他谈论现实问题,总是会扭曲他的轻蔑和嘴巴。

我开始怀疑,眼前的男朋友,是在人大校园里,和我相遇后认识的,俊朗有才能的男人。

他认为,几年的职业培训,让我变得坚强和物质。

故事的结局不是安徒生童话,公主和王子没能幸福地生活。

三个月后,我离开了那里。 带着简化的行李和幻灭感,我去了丹麦的第二大城市奥胡斯。 我进入商学院,搬到宿舍,开始了三年的留学生活。

那三年间,我时常怀疑人生,怀疑自己,能否在陌生的国家生活,是否有未来?

好在我有几年前战斗过的积蓄,不仅要付学费,还能在假期去德国、瑞典旅行,看到更丰富的世界和人生的可能性。

朴素的民风和善良的百姓,和我们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不同的是,他们去看生活的方式。

他们天然地活在当下,慢生活,不焦虑,不用为择校和医疗拼资源。自由、平和、简单,无鲜花不周末,安心在阳光下赋闲。

原来,日子还可以这么过。

我刚刚习惯和适应了那里缓慢的生活,又要面对学生签证到期的问题。

对我表示好意的丹麦哥哥建议我留下来。 他说自己的家人也很喜欢我。 我希望我们能结婚,申请合法身份后,想和我一起回国看望父母。

我讨厌身份这个词,婚姻从来不等同于身份。我见过的跨国婚姻里,并不是把筷子换成刀叉那么简单。

在文化背景迥异的情况下,他们决不能理解中国式的关系。 他们不能理解。 父母打电话说遇到了经济问题,为什么中国人选择汇款回家?

我对他说了。 我想家。 我想回去看看。 剩下的2000美元,一个小手提箱,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了北京。

这次,在配偶选择和职业选择之间,选择了更可靠的后者。

03

左手创业,右手顾家

04年回国后,很多老同事开始预约派对。 原来的老家已经离开了,在感叹世事无常的同时,我发现自己更加珍惜现在的新生活。

正好朋友让我成为合伙人,我们一起在中医药领域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17年。

在那个实体行业兴旺、渠道为王的时代,加上自己过去做企业管理的成熟经验,我如鱼得水,获得了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

虽然在北欧三年的职业生涯中学到的商业理念不适合当时的国情,但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期待。

2008年,北京欢迎奥运会,我也迎来了自己的宝宝。 为了和孩子一起成长,我放弃了授权经理开始管理企业,从朝阳商业区搬到北奥运以外的大农场,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孩子从小在农场长大,每天和小动物为伍,看蚂蚁打架,追萤火虫,观察马蜂窝,帮助喜鹊。 在这样的环境里,他能亲身接触自然界四季的变化,学会了写春雨、夏天的诗、秋天的颜色、冬天的冰雪世界。

在农场生活的10年间,我迷上了植物和园艺,亲手建造了桃花源的小庭院。

观察植被的四季更替轮回,见证孩子的快乐成长,体悟万物一体。那一刻,我内心知足且喜乐。

对于事业,我不再要求野心和更多的奢侈。 17年的硬化型经营已经取得了稳定的收益,企业只是支撑自己生活的经济来源。

直到2019年冬天,瘟疫暴发,我被危机惊醒,生活发生了转折。

04

深陷危机,自我探索

到了2021年,疫情持续了一年半。

受新冠灾祸影响,公司在全国基层药店经销商市场,经常不定期关店,退款结算周期过长,现金流困难,库存积压,委托生产的企业也出现上下游资金断裂,无法按时开工。

在结束企业内外的深入调查后,我再三考虑,最终决定将企业转让。 就像经营了17年企业,养育了孩子,但我给了别人。

我所有的勇气,在那一刻,似乎被消耗殆尽。

作为企业主要承担全部责任,在进行员工去留、股权变更、财务结算的过程中,我一直心怀愧疚,责怪自己没有尽到经营责任,没有建立漏洞防控体系,导致企业失败,自己也接近破产。

接下怎么办?我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在我莫名其妙的两个月里,读书陪着我度过了不安和迷茫的时期。

读古典老师写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时,书中有这样的话受到了启发:

“在当今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部压力和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型。 这些模型决定了我们看什么、感觉什么、怎么想,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着打开、整理、重新认识自己,积极接触更多的新资源和新信息,有了阳光透过我心中的裂缝射进来的机会。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困扰自己的卡片点有三个:

第一,身份焦虑。撕掉企业主的大标签,我又是谁呢?

第二,年龄焦虑。48岁失业,如果重回就业市场,我还有竞争力吗?

第三,收入焦虑。稳定的收入突然中断,没有新方向,未来生活何以为继?

幸运的是,好朋友知道我的遭遇来看我,她问了三个问题:

“你的个人价值只体现在为他人做出经济贡献上吗? ”

“现在你最怕什么? ”

“你现在能做什么? ”

反复思考三个问题时,我才看到。深藏于内心的那份恐惧,正占领着我的心智。

原来,我就是想太多,以至于始终无法真正行动起来。

其实,前面的卡点都有相应的解法:

首先,身份优越感,本身就是一种错觉。我不只是企业主,还是父母的女儿、爱人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这些角色无可替代。没必要因经济出现问题,就全盘否定自己。且,家庭在此刻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

接下来是想到年龄,我只考虑到自己的劣势,却没看到自己过往积累的优势和资源。

最后是做自己当下能做好的,从最小的行动开始适应、自我转变,寻找机会。

05

有多渴望,就有多幸运

2022年新年,我决定通过学习投资自己,重新链接人脉资源,让自己走出去。

从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到古典老侠、个人发展共同社,再到终身学习社,我找到了源源不断的新精英生涯。

从线上课、线上回放课,再到高级实战训练,我跟随老师的节奏,用毕生的知识不断盘点和翻转自己。

这样就知道了,成年人总是习惯性盯着自己的短板,总在用不具备的能力来说服自己不行动。

今年7月,我官宣自己正式成为了一名生涯咨询师。

近三个月来,我为12名大学生提供了职前指导,很多客户会主动介绍朋友。 我还开办了妇女发展和创业指导私人教育方案。

我喜欢职业顾问这个新角色,作为自由职业者,将来可以把自己的认同感、穿透力、表现力和商业思维融为一体,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之后是我的目标不再是与人竞争,而是让我自己的价值变得更稀缺。

现在回想起来,去年卖掉公司,虽然感情上很痛苦,但却是正确及时的决定。 如果那时犹豫不决的话,可能会负债累累。 想要简单地变革的话,会变得更难。

感谢职业生涯,我完全接受了自己。

一次与命运相遇,我学会了改变自己; 在升级的奇妙旅程中,我成为了自己的英雄。

通报/反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