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瑞典留学>
  • 多地发现新的病毒变异分支!早阳早好?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官方回应

多地发现新的病毒变异分支!早阳早好?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官方回应

2022-12-27 21:33:44来源:留学时间作者:智库News 阅读量:18051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相关情况。

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

多地发现新的病毒变异分支!早阳早好?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官方回应

接种疫苗感染一次奥密克戎比较好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株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是依然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我们过去强调的老年人得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整个人群当中比例会更高一些。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比例也会更高。”王华庆表示,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与完成全程或者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住院风险、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差比较大,其中也包括了青年人和成年人。在这种风险有一定程度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这种风险。“所以,我们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完成加强疫苗接种,不管是老年人、还是成年人和青年人,都把这种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不建议故意去感染新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目前奥密克戎致病力明显下降,但感染后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发热、肌肉关节痛、咽喉肿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 奥密克戎目前传染性强,防控压力大,但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患者,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秩序和民生,希望疫情不要短时间内大量爆发。 同时,也给医疗机构带来很大压力,甚至挤兑,影响医疗机构日常急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尽管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但感染以后大部分是自限的,致病力或者严重程度比较低,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王贵强说,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在这个流行高峰感染,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或者挤兑的问题,导致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老年人要做好防护,包括敬老院的老人、有基础病在家卧床的老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还要继续进行疫苗接种。“目前,在最初疫情快速增加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人数增加,快速上升态势减缓是普遍的规律。 但过一段时间,随着包括春运和各种社会活动在内的大型社会活动的广泛开展,可能会出现新的疫情,出现这种疫情,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明显下降。 我希望瘟疫不会大规模发生。 ”王贵强说。

多地已发现BQ.1和XBB分支

中国疾控中心所长许文波表示,针对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一旦传入中国是否会引起新的流行趋势这一问题,许文波表示,中国监测到近三个月BF.7、BQ.1、XBB传入中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份的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预防BQ.1和XBB其实和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一样,如果说采取措施的是监测,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中国疾控中心将结合临床特征和基因组特征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许文波表示,预防还是要做好,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未来新冠毒株可能发生更大变化吗?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自2021年11月出现以来,到2022年12月18日,奥密克戎已从ba1-ba555个分支发展到709个亚分支,其中重组产生病毒72个,sbb 72个奥密克戎类病毒株的变异一直在持续,在人群中循环时会被拷贝,拷贝会引起基因组变异。 变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病毒自身变异导致抗原位点变异,免疫逃逸。 所以以免疫逃逸为主,目前其变异趋势从最早的早期毒株开始,先是阿尔法占优势,后来有三角洲,然后BA1替代三角洲,然后BA2替代BA1,最后BA5替代BA2。 国内对奥密克戎类毒株敏感,因此BA5.2占优势。 整个变异趋势以免疫逃逸为主,免疫逃逸增加群体传播优势是变异趋势。 第二,将来感染力会提高,致死能力会不会提高呢?这个可能性比较小。现在奥密克戎演变出709个亚分支,住院、重症、死亡病例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的VOC变异株,700个分支没有看到重症和死亡增加,将来的变异趋势总体来说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从整体来说,产生既高传染性,又致病性增高的毒株可能性比较小。

再次感染新冠是否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再感染为二次感染,指感染后不久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从现有数据看,奥密克戎毒株复发或二次感染的风险高于德尔塔毒株和原始毒株。 从二次感染时间来看,一般有一定的间隔,感染后不能立即再次感染。 同一毒株再感染的概率极低,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 一般为轻型病例,二次感染是指变异毒株以后的划时代感染。 突破感染的时间间隔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越长,症状偏移,与我们体内的保护抗体免疫直接相关。 王贵强说,瑞典的研究表明,继发或继发感染奥密克戎不同毒株,症状非常轻,几乎都是无症状或轻病例。 当然,也必须关注老年人。 美国退伍军人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退伍军人中的一些老年人如果二次感染,确实会导致部分患者重症化甚至死亡,因此一直强调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状态下关注老年人,保护老年人是很重要的。 尽管感染了,新的病毒流行株到来后,要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 王贵强强调,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这一点非常明确。 意大利一项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感染后也可以降低住院概率。 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还是要打疫苗。

现在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随着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明显下降,接种疫苗广泛传播,新冠感染者死亡特征将发生较大变化。 武汉大部分疫情患者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临床实践也表明,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比例较低,部分存在肺炎,较少导致呼吸衰竭。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础性疾病、老年人,还有其他疾病,很少直接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 王贵强表示,为了科学、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死亡情况,卫健委近期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印发相应通知,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了明确判断。 主要有两个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衰竭死亡可归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亡,其他疾病、基础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等疾病死亡不可归为新冠死亡。 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死亡的统计,目前仍在进行相应的培训,应采用会诊和死亡讨论的方式,最后判定此患者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基础性疾病。 我们既要避免新冠的危害性,又要科学看待新冠的危害。

感染新冠后多久能接种疫苗?

王庆表示,如果近期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近期不建议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目前单纯感染免疫保护力强于感染和接种疫苗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后期建议还是接种疫苗。 根据现行新型冠状病毒接种疫苗技术指南,诊断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为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当然我们的免疫策略后续会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对疫苗的认识,还有对疾病控制的需要,不断去完善和调整。

不建议以捂汗方式为婴儿退热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荫介绍,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孩子能选择的退热药物只有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口服退热药,所以建议包括新生儿在内的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烧,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王荫,不建议以捂汗的方式给小婴儿进行退热。原因在于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是不健全,皮肤散热是非常重要的退热途径,如果给孩子捂过多的衣物或被盖,就使其没有办法经皮肤去散热,在捂热的情况下,他们的体温可能越来越高,甚至达到40度以上,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有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捂热综合征,可能出现呼吸衰竭、脱水、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这些孩子发烧时,除医务人员帮助外,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凉爽的通风环境,适当减少衣物

感染新冠后咳嗽如何缓解?

日中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危重医学科副主任杨汀介绍,不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会出现这种咳嗽、咳痰,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出现这种情况,感染初期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主要是病毒损伤气道黏膜,平滑肌反应增强,易发生气道收缩。 有些人干咳。 对症止痛药就可以了。 中西药也有。 有些人有痰。 初期为泡痰,后期为粘痰或黄浓痰。 这个时候,我主张加入一些化痰药。 痰由白变黄、浓痰时,考虑此时有可能并发细菌感染,此时加用抗生素治疗。 通常3-5天就可以了。 (来源:《澎湃新闻》)

通报/反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