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留学生活>
  •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受到了什么强烈的刺激,才决定放弃医学,成为一名作家?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受到了什么强烈的刺激,才决定放弃医学,成为一名作家?

2023-01-05 18:08:58来源:留学时间作者:婪瘾 阅读量:18937

清廷在“庚子之变”后痛定思痛,开始在国内兴起新学堂改良教育。 同时,派遣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其中赴日留学人数最多。

史载,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派遣到日本的留学生只有280人,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增加到8000人,第二年达到23000人。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受到了什么强烈的刺激,才决定放弃医学,成为一名作家?

这些日本留学人员中,自费的人是少数,大部分是官费(公派)。

这些后脑勺缠着辫子的大清留学生们第一次走出国门,漂洋过海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强大与衰老、先进与后进、开化与愚昧的鲜明对比持续着。 在体验日清之间强烈反差的同时,也要呼吸到夹杂在岛国空气中的难闻气味——无处不在的轻蔑和歧视。

日本学者实藤惠秀指出,日本社会对中国人的歧视大致始于甲午战争后,不仅是学校,社会各阶层的日本人都瞧不起中国人。

在日本民间,把中国男人后脑勺上的辫子称为“猪尾巴”,中国留学生被认为是“猪尾巴家伙”。

甲午之战结束后,清廷派出的首批14名留学生中有4人因不堪屈辱,中断学业,愤而回国。

在各语言学校(预备学校)和大学上学的日本学生认为中国是弱国。 清代派遣的留学生当然能力低下,考试分数能达到60分及格线,靠本人的能力是无法达到的。

浙江绍兴人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学校读书时,学生会干事翻阅鲁迅的课堂笔记,发现老师藤野严九郎老师向鲁迅泄露了考题,试图证明鲁迅通过了考试。

学生会的一群日本学生匿名从邮局给鲁迅写了一封长信,第一句话是“后悔吧”。 这是俄罗斯文学巨恶托尔斯泰在日俄战争期间分别写给沙皇和日本天皇的信中开头的第一句话,当时流传得很广。

这句名人名言现在被日本同学借用来侮辱中国留学生鲁迅。

据鲁迅自述,仙台医学学校课间给学生看的是日俄战争期间拍摄的纪录片,其中有日军作为间谍捕获到俄罗斯的中国人被斩首示众的场面,旁边的观众是一群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日本学生看后起立高呼“万岁”! 孤独夹在中间的中国人鲁迅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当场决心弃医离文,以改造精神代替疗伤止痛。

鲁迅在《藤野老师》的文章中说。

“……在一段结束下课之前,拍摄了一些事实性的电影(记录片)。 当然,日本战胜俄罗斯的样子。

但是,里面夹着中国人。 给俄罗斯人当侦探,被日军捕获,枪毙。 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礼堂里还有另一个我”。

"万岁"! 他们(日本学生)都拍手欢呼。

“这欢呼声每次看都有,但我,这声音很刺耳。

后来回到中国,看到看着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尝到了仿佛喝醉了酒的喝彩,——呜呼! 想不到! 但是,那个时候,我的意见变了”。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作刀,唤醒身强力壮、精神麻木的国人。

这学期,医学生鲁迅升级考试成绩如下。

解剖: 59.3分组织: 72.7分

生理: 63.3分伦理: 83分

德语: 60分物理: 60分

化学: 60分

7门课平均分为65.5分,在所有年级142人中排名第68位。

真的很好。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底子不厚的鲁迅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确实不容易。 中途放弃了医学,放弃了治病救人的初心,真遗憾。

中国失去了一位了不起的医生,却成就了“肩扛道义,写好文章”的大文豪。

鲁迅剪了辫子,特意把照片发给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并在照片上发表了一首诗:

灵台无处可逃,风雨如磐暗故园。

送走寒星荆不察。 我用我的血推荐轩辕。

诗中刻有东瀛留学受激之心,讲述了故乡风雨交加的惨烈现状。 他坦言,自己的同胞在睡梦中也不醒来,哀叹自己无法忍受寂寞,立志报国。

鲁迅又说:

“……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医学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愚蠢的国民,无论体格多么健全,长得多么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以儆效尤。 你没必要觉得病死多少有点不幸。

所以我们的第一部著作,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我当时觉得推文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想提倡文艺运动……”。

经过许多变故和思想斗争,鲁迅终于放下了医学,他说:“志在为民施治,根本改变他们的精神。” 英国必须有莎士比亚,印度必须有泰戈尔,俄罗斯必须有托尔斯泰,中国必须有鲁迅,他是当代中国民族的灵魂。

鲁迅不死,中国永生!

【插图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