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历人口超过2亿,这是红利,也是期待。

2023-01-19 13:29:51来源:留学时间作者:沐北 阅读量:11341

光明网评论员:记者从近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面貌发生结构性变化。

大学学历人口超过2亿,这是红利,也是期待。

2021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比2012年增长1.0年。

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24.9%,比201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人。

东方交流道

全国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突破2亿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此外,我国还建设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系统,在校人数超过4430万人。

高等教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同时,受高等教育人口快速增长,意味着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智力支撑。

过去,我们说起中国的人口红利,一般都强调人口总量。

可以说,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人口素质红利也随之显现。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展,但宝贵的是人力资源,越是在老龄化之下,这种红利就越重要。

进一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同步。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它带来的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也是推动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重要推动力。

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积累到今天这个程度,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新的社会观念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当然,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口不断积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这同时也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典型的是就业等。

例如,今年高中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千万人。

这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头等大事。

要知道,教育程度越高的群体,对就业的要求也越高。

给他们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实际上也是充分利用人口素质红利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就业需求。 “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更突出位置”绝不是空谈。

关键是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通过改革和开放破除发展束缚和阻力,继续壮大社会就业蓄水池。

此外,高等教育如何实现由大方化向普及化的转变,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也越来越重要。

例如,在突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色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培养世界人才和创新能力方面确立更大的优势? 例如,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科学分工和衔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层人才需求? 等等,都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尚需继续探索的时代命题。

总之,大学文化水平人口超过2亿,建立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人口素质的红利之一,但如何利用好这种红色,蕴藏着社会更深的期待。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家”)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